“還是當年的紅軍工作隊”
—— 河南省新縣人武部助力革命老區(qū)舊貌換新顏紀實
河南省新縣是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、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(qū)扶貧攻堅重點縣。戰(zhàn)爭年代,軍民團結一心,留下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“28年紅旗不倒、火種不滅”的佳話;如今,新縣人武部干部職工時刻不忘人民養(yǎng)育恩,續(xù)寫著服務人民的新篇章。
走進這片紅土地,老區(qū)群眾對人武部官兵贊不絕口:“還是當年的紅軍工作隊!”
“跟著子弟兵干,準錯不了”
900多口人的陶沖村耕地僅有700多畝,村民世代以種田為生。2015年初,縣人武部和該村結成幫扶對子,一心想讓土里生出“金疙瘩”。
一山之隔的湖北麻城素有種植杭白菊的傳統(tǒng),效益可觀,陶沖村可否效仿?可村民頭搖得像撥浪鼓:“幾分薄田好歹能勉強糊口,菊花不當吃不當喝,萬一賣不出去咋辦?”
為打消村民的顧慮,縣人武部派干部職工走村串戶,宣講特色農業(yè)的好處,并從麻城請來農林專家傳授種植技術。在此基礎上,他們爭取扶貧資金引進優(yōu)良品種,成立杭白菊種植合作社,建立軍地杭白菊品種改良共建基地,探索了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的產業(yè)脫貧模式。
“跟著子弟兵干,準錯不了!”在縣人武的帶領下,目前全村溝溝坎坎都種了杭白菊,戶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,瘠薄的土地上真的長出了“金疙瘩”。
依托“青年民兵之家”開辦科技夜校,傳授農民實用致富技術,是縣人武部開展精準扶貧的一大亮點。年初以來,他們請來科技人員舉辦講座,已培訓各類技術能手60余名,建立各類科技示范基地16個。
“家鄉(xiāng)有變化,人武部功不可沒”
“哪個農戶需要什么,想什么,甚至哪片莊稼長勢如何,哪段河堤該修補了,我們都記得清清楚楚。”夏收時節(jié),縣人武部干部職工正深入幫扶一線,了解社情民情。筆者發(fā)現(xiàn),他們人人兜里揣著一本民情日記。
田鋪鄉(xiāng)九里村600多名村民居住分散,吃水靠抬。了解到情況后,縣人武部官兵鉆進深山密林,爬遍附近山頭,在距村7.9公里的山中尋找到一個水源點。隨后,他們帶領民兵分隊開進大山,硬是在陡峭的山壁上鑿出引水管道。清澈的泉水流進九里村,滋潤著村民的心田。為表達感激之情,村民樹起石碑:“吃水不忘挖井人,感謝親人解放軍。”
3年來,縣人武部帶領民兵預備役人員配合地方政府整修塘堰,建成沼氣池和衛(wèi)生公廁,清理河道和生活垃圾,新建手機信號塔和變電站。人武部還在全縣各行政村中編建民兵應急分隊,配齊應急器材,擔負安全巡邏任務,并成立以黨員和民兵骨干為主體的便民服務、義務幫工小分隊,通過根治“臟亂差舊奢愚”,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。
對于這些變化,老百姓看在眼里,記在心上:“家鄉(xiāng)有變化,人武部功不可沒。”
“有你們在,咱老百姓放心”
新縣地處江淮分水嶺,境內有云臺山、大別山等山系,水深山多林密,山體滑坡、森林大火、洪澇災害等較多,民兵擔負的應急救援任務繁重。
人武部領導深知,只有錘煉過硬的能力素質,才能在危急關頭當尖兵打頭陣,有效履行擔負的使命任務。據此,他們修建完善了民兵訓練基地,購置130多種、6000多套應急行動器材,設立縣鄉(xiāng)應急處突基金,并組建了森林防火重點應急連。
“新集鎮(zhèn)董店村河道旁低洼處養(yǎng)牛場有10多人被困,請求緊急支援!”2016年7月1日10時30分,人武部作戰(zhàn)值班室接到縣防汛指揮部的電話。
20分鐘后,救援官兵抵達現(xiàn)場,眼前一幕令人揪心:河水暴漲,養(yǎng)牛場幾排畜房成為“孤島”,人們站在房頂上伸長脖子等待救援。
救援人員駕舟慢慢靠近被困畜房,這時一排濁浪襲來,險些將沖鋒舟吞沒。官兵急忙將繩索拋給在屋頂上等待救援的群眾,將舟固定住,待浪小之后,再把被困人員逐個轉移到安全地帶。“有你們在,咱老百姓放心!”看著全身污泥的人武部官兵,熊文武老漢感激地說。